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中国有哪些邪典 (Cult) 导演和电影?

发表于2015-06-01

中国有哪些邪典 (Cult) 导演和电影?

发表于2015-06-01

简言之,cult电影作为一种风格是次要的,作为一种传播的效果才是主要的。很多人理解的cult电影,就是怪异、血腥、另类、奇葩的电影,错了,错了,错了。

cult电影可以说并无固定风格,它的定义来自于它的传播和接受效果。

一部电影在刚问世时无人问津或者劣评如潮,但后来在小众群体中获得追捧,它就是cult电影。

重复一遍:决定一部影片是否是cult电影的,是它的传播和接受状况,跟风格无关。尽管,有些cult片会呈现出类似的风格。

cult电影通常有这么一些特征:一群人反复观看影片,对影片极其熟悉,可以背诵大段台词,当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观看这部影片时,常常可以形成特定的仪式。

这都是传播和接受效果的特征。

典型的cult电影,如佐杜洛夫斯基的《鼹鼠》,保罗·范霍文的《艳舞女郎》,还有大名鼎鼎的《洛基恐怖秀》。这些是cult电影,和它们的内容无关,而是因为它们在小圈子里获得了崇拜。

cult电影,是来自于西方的舶来名词,这种现象,也有很强的西方文化特征。它是七十年代后,青少年叛逆思维结合午夜场电影兴起的产物,代表的是一种和主流文化不一致的亚文化审美。一部电影在主流世界失败了,但它得到了亚文化群体的追捧,这就是cult。

在中国大陆的电影文化氛围中,能称得上是cult电影的是非常少的,什么《人奶魔巢》之类根本不是。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,中国文化中的父权结构比西方更加稳固,青少年能够掀起自己的审美反抗,是比较晚的事,至少要到录像厅时代和互联网时代。其次,中国的影迷文化也不及西方发育充分,因此受众欠缺细化分层。

对中国大陆的青少年来说,最具代表性的cult电影,虽然不多,还是有的,而且多是香港电影,比如《大话西游》,还有一些三级片,及银河映像的前期作品。

《大话西游》符合所有cult文化的定义:它在主流世界遇到惨痛失败,但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起来,他们反复观看这套电影,背诵其中台词,将它的方方面面细节引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。

《大话西游》的接受过程还符合一部分cult电影经常具有的特征——先小众而后大众,从亚文化进入主流文化,收复失地,获得经典地位。

在互联网时代,曾经的cult电影养成路径在发生变化,信息传播得越来越快,过去那种缓慢的酝酿和发酵过程,被压缩到极短,但互联网时代其实非常有利于培养cult文化,因为所谓「长尾现象」,一部影片的小众支持者很容易彼此找到对方,形成它的cult圈。

发表于2015-06-01

简言之,cult电影作为一种风格是次要的,作为一种传播的效果才是主要的。很多人理解的cult电影,就是怪异、血腥、另类、奇葩的电影,错了,错了,错了。

cult电影可以说并无固定风格,它的定义来自于它的传播和接受效果。

一部电影在刚问世时无人问津或者劣评如潮,但后来在小众群体中获得追捧,它就是cult电影。

重复一遍:决定一部影片是否是cult电影的,是它的传播和接受状况,跟风格无关。尽管,有些cult片会呈现出类似的风格。

cult电影通常有这么一些特征:一群人反复观看影片,对影片极其熟悉,可以背诵大段台词,当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观看这部影片时,常常可以形成特定的仪式。

这都是传播和接受效果的特征。

典型的cult电影,如佐杜洛夫斯基的《鼹鼠》,保罗·范霍文的《艳舞女郎》,还有大名鼎鼎的《洛基恐怖秀》。这些是cult电影,和它们的内容无关,而是因为它们在小圈子里获得了崇拜。

cult电影,是来自于西方的舶来名词,这种现象,也有很强的西方文化特征。它是七十年代后,青少年叛逆思维结合午夜场电影兴起的产物,代表的是一种和主流文化不一致的亚文化审美。一部电影在主流世界失败了,但它得到了亚文化群体的追捧,这就是cult。

在中国大陆的电影文化氛围中,能称得上是cult电影的是非常少的,什么《人奶魔巢》之类根本不是。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,中国文化中的父权结构比西方更加稳固,青少年能够掀起自己的审美反抗,是比较晚的事,至少要到录像厅时代和互联网时代。其次,中国的影迷文化也不及西方发育充分,因此受众欠缺细化分层。

对中国大陆的青少年来说,最具代表性的cult电影,虽然不多,还是有的,而且多是香港电影,比如《大话西游》,还有一些三级片,及银河映像的前期作品。

《大话西游》符合所有cult文化的定义:它在主流世界遇到惨痛失败,但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起来,他们反复观看这套电影,背诵其中台词,将它的方方面面细节引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。

《大话西游》的接受过程还符合一部分cult电影经常具有的特征——先小众而后大众,从亚文化进入主流文化,收复失地,获得经典地位。

在互联网时代,曾经的cult电影养成路径在发生变化,信息传播得越来越快,过去那种缓慢的酝酿和发酵过程,被压缩到极短,但互联网时代其实非常有利于培养cult文化,因为所谓「长尾现象」,一部影片的小众支持者很容易彼此找到对方,形成它的cult圈。

发表于2015-06-01

“指拍摄手法独特、题材诡异、剑走偏锋、风格异常、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、富有争议性,通常是低成本制作,不以市场为主导的影片。简而言之,就是属于非主流领域却能在特定的年轻族群中大受欢迎的电影作品。”
依我个人之见,这四个字母来自西方,也必然从始至终打着西方的烙印,非要给中国的导演和电影头上安难免有些不伦不类、水土不服。
所谓邪典,当然不能算是一种电影风格或是类型,但我们经常一听到这个词儿就不自觉想到某些风格、类型,例如血腥、悬疑、恶心的恐怖片或是怪诞、奇幻、黑色幽默的喜剧片,所以一定要给cult电影打个标签的话,我想不外乎俩词儿:
反规则”和“非主流”。
这两个要素可谓相辅相成,前者代表了其原则——不走寻常路,通常的电影怎么拍我偏不这么拍,通常的电影拍什么我偏不拍什么,桀骜不驯是也。后者代表其小众,最初B级片就是双片制度下给人家观众买一赠一搭着玩的,因而假如一部片子太大众了我们也实在不好意思称其为邪典,充其量叫做含有cult元素吧。

上一页|1|
/1页